內容來自YAHOO新聞
呂政璋觀點:虛實整合的創新學習.創造熱潮的農民大學 – 風傳媒
「做中學、學中覺、覺中悟、悟中行」,這是一位非常傑出的企業家所教導和傳授的12字真言。現在回想起來,確實是特別的有其深度與意涵。當然,也非常感謝這位言教又身教且極具惜才愛才的企業經營者。
第一屆農民大學結業。(呂政璋提供)
談及此概念,是因為過去在公部門任職時,承縣長之命,要求加大力度實施農民的教育、訓練與學習體系,並發展農業首都之政策,但困難的是學習與教育,在農民體系是非常困難的,特別是短期以外的學習模式,一般的上課學習就很難找到農民學員,更何況是已在繁忙農事之中的農民朋友,為了要完成這艱鉅使命與政治任務,只能以絕地逢生的想法,來發展農民朋友成人教育再學習的進修方式。
如何在傳統講習與課程之中,把農民朋友從沒有意願到積極參與,從應付態度轉化認真學習,是種學問和藝術。期間,如何讓農民能學懂、能發問、能接受,甚至走出田中來參與並熱忱上課,是一門非常美妙的課題。更因如此,要想方設法的與在地學校、農民團體合作,亦要妥善規劃,當時心中就思考著讓參與者有動力,不能流於傳統學習,應連結政府施政,並軟硬兼施,更要規劃好短、中、長期的三種類型的學習機制,架構此一方向後,再由所屬同仁進行分工合作、同心協力,建立短期講座、中期課程、長期學習的完善規劃。
建虛實整合、創農民大學
在傳統的農業講習之中,農民朋友都意興蘭珊,感受不到當局施政者的善意,總是政府部門一頭熱的現象,為了徹底改善此情形,首先以企業管理的方式,進行SWOT分析之後,找到前進和改善的優勢與動力,亦分別找了縣境內的三所大學洽商合作,最後創設成立「虛擬農民大學」,並委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共同推動,但僅創設類似終身學習的課程,其吸引力仍不夠,因此把公部門所推動的各項政策補助之申請(如溫室補助、中小型農機補助、競爭力提昇等各項補助)和所創設的農民大學相互掛勾與連結,讓更多的農民朋友,特別是目標族群的年輕農民願意前來參與和學習。
農民大學結業學生投入洋桔梗切花生產。(呂政璋提供)
即便在政策規劃上,制定參與農民大學的農民朋友核發結業及格證書,在各項補助上亦能列入加分項目且優先考量,但也怕曲高和寡,遂再加入與虎尾科大合作,推動學分承認制度,讓未來學員在農民大學所修讀課程是受到大學所認可,因此未來更可續攻讀而取得學位,有著如此多元優勢,農民大學一推出,立即受到好評,並且造成搶讀熱潮,報名當天在凌晨三、四點,即有農民朋友到虎尾科大現場排隊等候申請報名農民大學,當天上午即爆滿甚至超過名額,因此許多農友就央三託四的找人請託議員、立委到縣長,最後都一一被我回絕,以尊重學制,不得請託,雖或有失禮之處,但也為農民大學的開始,立下良好基礎,奠定永續發展公平、公正的完善機制;第二年開始,甚至衍伸入學考試報名制度,擇優錄取後,經需報到繳交保證金,始可參與農民大學之相關課程。
學習嘉農精神、設農業經理人
農民大學是屬於一年期學程,並如同正式學制,分成上、下學期,缺課超過1/3不得參與考試,且無法取得結業證書,也無法申請各項補助證明文件,因此農民到堂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。但一開始的學制,為了建立特殊的雲林模式,特別以過去求學的嘉義農專之學長制的精神導入,以學長帶學弟的模式,建立每一屆農民大學學生的相互尊重與連結,也因這樣規劃讓農民大學的學生不僅尊師重道、更重倫理,而這是「嘉農精神」的延伸,也是農民大學成功因素之一。
另外,要求農民大學授課老師都要考試且必需及格才能發予結業證書,但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,結業後的學習更是重要,而為了組織每一屆的學生,仿效如房仲經紀人的概念,給予「農業經理人」之證書,讓每位學生結業之後都是政府資訊的傳播者,也是農事交易的經營者,更是農業經營的專業經理人,如此讓農民大學的學生因報名不易,長達一年的學習,加上學長學弟制,再輔以農業經理人之認證,最後形成一群堅強政策的支持者與認同者,亦是農業發展的中堅份子和農業首都的最大受益者。
引進師徒制、厚實做中學
歐洲工藝的傳承,其首重師徒制度,為了強化農民大學的課程,特別師法德國的師徒制方式,在學習之中要求學生必須找到農業賢拜做為業師,並設定為實習課程,讓學生親自到前輩的農地之中參與和學習,且由業師的農業賢拜來為學生打分數,這樣的安排也是各級政府中之首見,因此也成為農民大學的最大特色之一。而跟著具有高度經驗的業師學習農事操作與種植生產、田間管理之眉角,是輔助欲投入農業發展的有志之士最好方式之一,此模式更也是厚實了從農事之中學習課程上所沒有的實作歷練,亦為未來直接投入農業的學生的最佳導師,這不僅是情感連結,也是經驗傳承。眾多優勢的導入與差異化課程安排,讓農民大學每屆都出現爆滿熱潮。
印象最深就是校長林振德問我,為何虎尾科大的推廣教育都報不滿而學生不足,但在農民大學卻是如此的熱門?其實,農民大學是虛擬的,簡單來說就MOMO是農業學程,但是引入「師徒制」、連結政府補助、師法德國業師制度、建立農業經理人等的差異化優勢與門檻,這樣虛實整合的創新模式,更是創造了學習熱潮,也在雲林掀起農民朋友瘋學習,相揪上農民大學的現象。
發展有機農業、學習安全農業
有長期一年課程的農民大學,再結合了中期季度學習的課程模式,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合作開設專屬的有機農業課程並對外招生,吸引許多知識青年與農民第二代的報名參與,一開始即設定中期課程是以發展有機農業。在短期1週內的課程,就為了讓更多且更廣的農民朋友參與,特別與在地鄉、鎮、市農會合作,共同攜手推動以安全用藥之安全農業為主要訴求的學習,其所標定的目標族群是為年紀較大的農友,以講授安全的田間管理作業模式。
中期的訓練,則是以季度來分別,給予有機農業的教育,大多以青壯農友居多。如此一來,除了兼具各年齡層的農民朋友,並給予短、中、長期課程訓練,建構了老、中、青的學習體系,推動下來都能看見農業的新未來,而這也是先前意想不到的效果,之間所參與的農友,更都能成為農業首都發展的先鋒,所獲得的效益更是加乘且深化的。
瘋農業、創未來
正當全球都在「瘋農業」的熱潮之中,如何習得農業技術與農業發展之實作,並能真正從事農業,確實有其難度,但以虛實合一的農民大學,是種引領入門的良好方式,更是「創未來」的創新學習模式。以此,把每一位上農民大學的學員,都可視成農業首都的發展種子,就如同種子播於土,必須給予良善與安全的田間管理,加上辛勤的耕耘,必能開花結果,且可歡喜收成。
這樣集結了短、中、長的農民學習體系之建構,不但完成了縣長交付的政治使命之外,更也成為各縣市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學習和仿效,並吸引再進化之後,有著雨後春筍般的出現,如農民講堂、農民學院、農業學堂與農業私塾等的多元學習課程,這是值得樂見與高興的,因為都是為台灣農業打好基本功,實現台灣成為亞洲綠色生產基地的發展根基,更是台灣下一階段的發展新模式。
*作者為企管博士,助理教授
相關報導
● 呂政璋觀點:紅色愛文芒果─台灣外銷祕器
● 呂政璋觀點:瘋狂的台灣、迷失的人性
完整圖文網址: 呂政璋觀點:虛實整合的創新學習.創造熱潮的農民大學
新聞提供:風傳媒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呂政璋觀點-虛實整合的創新學習-創造熱潮的農民大學-風傳媒-211000878.html
10E453A3B94B5B6D
留言列表